第(1/3)页 杨谅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。 就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。 宇文智及和宇文士及两兄弟,悄然来到了军中。 和杨谅见面之后,宇文士及开门见山的说道:“殿下,如今这荆州兵马看似势大,但是已经到了四面楚歌的地步,这仗就算继续打下去,也不可能赢的。与其在这里徒耗光阴,将贵体置于险地,不如另做打算。” “另做打算?怎么打算?我离开这封地,难道还有东山再起的可能吗?!”杨谅吼着说完这些话的时候,双目中已经布满了红丝。 “殿下不要气馁,我们兄弟就是为了此事而来的。” “什么!难道你有妙计?” “妙计倒是不敢说,只是我们兄弟来前,已经和侄儿宇文成龙,游说了扬州的数家门阀,他们都愿意迎接殿下您到建康登基。到时候您再取得齐王的支持,两路共同举兵,则天下可济也。” 杨谅听了心头一跳。 是啊! 怎么把四哥给忘了。 他也跟杨广不合。 自己先登基,然后再加上他的力量,夺江山还难吗? 拿定主意,杨谅当天晚上领着主要将官和三千部曲,一起悄悄地离开了大寨,准备先去襄阳,然后乘船,顺流而下直达扬州。 …… 杨谅都跑了,荆州叛军自然不会继续跟朝廷死磕,他们纷纷前往武关请降。 甚至一些中下层军吏为了避祸,合力杀死领导他们的将领,然后把所有的错事推到将领身上。 当前的主要目的是让他们投降,所以邱瑞对这些行为视而不见。 邱瑞一面写了份奏折,向杨广说明叛军已经投降,杨谅、宇文成都等人已经逃跑不知所踪的消息,请示皇上,接下来该怎么办。 另一面,他又对叛军的部分实权官吏进行了更换,把他们原来的建制打乱,然后让新官吏组织他们去屯更。 这些依附于杨谅的叛军,能够获得一次法外开恩的机会,已经是天大的幸事了。 如今武器甲胄也被收了,还是戴罪之身,自然不敢反对邱瑞的安排。 如此一来,他们被分割的支离破碎,而且还各怀心思,自然不可能像之前一样,拧成一股绳造反。 …… 数日后,八百里加急的奏折送到大兴,杨广见了龙颜大悦。 虽然杨谅他们跑了,是个不小的祸患。 但当务之急是稳定民心。 稳定自己的统治。 于是杨广颁旨大赦天下,以此来稳定、收买民心。 第(1/3)页